有关《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1一、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阅读准备:
1、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3、熟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1、阅读上阕,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
②用了什么修辞?
③从几个角度?
④基调怎样?
⑤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2、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①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
②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3、学生思考:
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4、总结全文。
(1)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2)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1)投影显示《雨霖铃》。
(2)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①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②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这是个拓展性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而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2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的意境、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以诵读为辅助,以诗词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把握。
本文作者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词具备了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特点。本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生、映衬烘托的写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审美品位。按“听—读—品”的步骤进行,力求获得语感、美感、情感的熏陶,积累与运用兼容。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品味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学习深入地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豪情壮志,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新课。
2、倾听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起每一个感官去体会、去领悟。
①听第一遍,整体感受,想象词的画面美。
②听第二遍,感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
③听第三遍,领悟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的感情。
3、朗读
听别人的'朗诵,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词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意象。要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感情、韵味还要我们自己来读。
①读第一遍,整体把握,读准字音。读时语音要饱满圆润。学生齐读。
②读第二遍,注意语气,体味感情。学生自由朗读。
诗人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要注意诗的节奏、停顿和快慢。大家各自体味一下。
③读第三遍,进入情境,把握好语气,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诗歌要具有抒情性,作到个性化的朗读。所谓个性化就是要融入自己对诗歌的体会,融入自己的性情,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读。
4、品味
指导诗词鉴赏技法。
“品”即妙点揣摩。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揣摩这首词好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妙处?
师生共同回忆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本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鉴赏:
①由意象品味意境。
找出文中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②领悟感情。
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表达的感情。
③品味语言。
指出文中哪个词用的好,哪句话写的好,好在哪里?
④把握写作技巧。
回顾常见的诗词表达技巧,本文中使用了借景抒情、借古抒怀、使事用典、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手法。请找出实例,进行分析。
各小组就其中一个角度进行鉴赏分析,推举两位同学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5、教师归纳总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浑奔放,是苏轼豪放风格的代表词作。宋代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说“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是对苏词的形象精辟的论述。
6、布置作业
阅读苏轼《定风波》一词探讨如下问题:
①体会这首词的意境。
②说说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感情?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③通过这两首词,归纳苏词的艺术风格。
7、教后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3教学目标:
1. 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
2.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
2.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难点:
1.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讲解(30分钟)
1. 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
2. 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朗读诗歌,并解释其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
2. 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课堂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 提醒学生课后需要复习和巩固。
五、作业(5分钟)
1.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歌的背景、作者和思想情感。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练习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总结和作业环节中,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并提醒学生课后需要复习和巩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增强了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4教学目的
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 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道不同不相为谋什么意思?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有不同志向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3、朗诵。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试读。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读鉴赏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
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
4、小结:实景与虚境
思考回答:
1、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
5、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7、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
8、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9、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10、多情----愿望;如梦---安慰;酹江月---倾吐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
对比归纳:
1、课内训练:填表对比本词与雨霖铃;
2、归纳主题、写作方法;
3、指导把意境的方法。
体会豪放风格对比巩固
作业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大江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
实景乱石虚境一时多少豪杰
惊涛意境
江月周郎风采功业
课后小记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5教学目标:
1、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诵词
教学重点:
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三国演义〉〉里,有两个人物以智谋著称于世,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与之匹敌的东吴都督周瑜。周瑜他足智多谋,年轻有为,在“赤壁之战”中,27岁的周瑜任总指挥,通过周密的计划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到湖北省蒲圻西北的赤壁观光,面对这个曾经硝烟滚滚的古战场,你会想些什么呢?(找一男一女谈,教师作结:面对同一事物,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宋朝大词人苏轼面对赤壁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
1、齐读(初步感受词的豪放气势)
2、自由朗读(把握感情读)
3、老师和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本词(老师读上片,学生读下片)
4、作朗读指导:(开篇三句,起笔空阔,气势不凡,应读得有力度。中间“乱石……千堆雪”写了江涛汹涌,浪花狂卷的壮丽景色,应读出一种豪迈语气。下片中对周瑜动人容貌和出众才华的句子“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应读出羡慕景仰的`语调。最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的是作者宦途失意的无限感慨,应读出那种忧伤,失望、无奈的语调)
5、结合朗读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本词。
三、解析
1、点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词的上片,
2、提问:作者具体描写了赤壁哪些景观?面对这些景观作者生出什么样的感慨?
板书:所见所想
大江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惊涛、浪花一时多少豪杰
3、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作用(可用〈〈沁园春*雪〉〉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在那首词中的作用作提示)
4、下片中,描写周瑜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从描写周瑜的句子中,我们想想在苏轼心中周瑜的形象是什么?
(板书):婚姻美满年轻有为受明君器重功绩卓著
7、从周瑜在苏轼心中的形象,来分析作者为什么怀念周瑜,其目的是什么?(讨论)
(板书):对周瑜的仰慕之情来反衬自己的失意,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苏轼:爱妻离世早生华发蒙昏君冷落功业未就
8、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成分,你怎样认为?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梦:生命短暂与江月永恒的对比,沧伤的历史感)
(若说消极:请对苏轼留几句鼓励的话)
9、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在当你屡屡遭遇挫折后,你又以怎样的心态面对?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挫折意识)
三、小结
本堂课在熟练的朗读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对文章的思想情感作了细致分析。
四、作业
在理解基础上背诵本词,并默写本词
五、板书略:
六、教学后记: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6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借景抒情,怀古伤今;
2.诵读本词,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写作动因。
教学难点: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指谁?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一首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是否体现出他的豪放风格。
二、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北宋成就的文学家,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三、写作背景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作者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四、解题
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要咏怀的内容。
五、诵读词作
1.听录音朗读,注意语调、停顿以及生字。
2.提问: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
3.诵读提示:这首词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4.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有气势。)
六、结合翻译,整体把握全词。
思考:这首词上下两阕分别是以什么为主体的?有什么联系?
(景)上片: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景借景抒情
借抒
景情
(情)下片: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
七、重点语句分析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两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是传颂千古的名句,为什么呢?好在哪里呢?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请找出最关键的`几个字来分析这三句所描写的赤壁之景?
4.长江有汹涌之景,也有平静之景,而词中所描写的是长江汹涌澎湃的一面,为什么不描写其平静的一面呢?
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6.“一时多少豪杰”,在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到底又有哪些呢?
7.“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
(提示:从哪几个角度写周瑜)
a.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周瑜什么形象?
八、总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苏轼才华出众,又有志为了国家而建功立业,但却遭人陷害,被贬黄州。幸而他为人心胸豁达,所以没有消沉下去,在畅游长江时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上阕写景,描绘了长江赤壁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羡慕古代英雄、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九、板书设计
略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相关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05-06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1-12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1-05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4-25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4-25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4-25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2-27
念奴娇①·赤壁怀古②05-06
《念奴娇赤壁怀古》05-02
念奴娇·赤壁怀古..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