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优秀范文

工匠精神的征文11篇 工匠精神的征文1000字

工匠精神的征文11篇(优)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征文吧,征文一般是某个活动、征文比赛等需要,作者将稿件递给征文活动主办者后,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参与比赛,但是著作权的一部分也相应给了征文活动主办方。还是对征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匠精神的征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1

每个中国人面对世界,最引以为傲的是“中国制造”四个字。确实,made in china已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如何把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又是每个国人心中的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缺的不仅仅是尖端技术和超前创意,更多的是一种兢兢业业的传统,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一种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到了最后阶段,并产生了最终三名候选人。更多人关注的是伟大的科学家和著名的摄影师,但是我将会把手中的选票留给那位从未踏足大学之路的.焊接大师王师傅,因为他代表的是我们当前缺失的大国工匠精神,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金钥匙。

当前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国家实力迅速崛起于世界。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几乎我们都能每天在电视上、网络上都能看到造假成风、的新闻。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上不敬业爱岗、专研技术,只想着买一夜暴富;部分实业公司不专注于产品升级和服务提高,却放弃主业去搞房地产开发;甚至很多校园莘莘学子不好好学习而炒股。虽然这些是经济迅速发展过程当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现象,但是也反映出这个社会浮夸与鼓噪之风过重,亟需王师傅为代表的大国工匠精神来改变这种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也包含在我们提倡的中国梦内容中,但是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在很多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要实现“中国创造”这个伟大梦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应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大国工匠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其次,国家注重、鼓励技术的创新、实业的发展,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再次,重视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像王师傅这样的大师级技能人才,做到广积薄发,实现量到质的变化。

我们高中生在面对高考这个人生制作课堂上,老师在讲台旁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知道其他班同学是如何学习网页制作这们课程的吗?他们在新学期刚拿到新教材的那一刻,马上就进入到紧张的学习状态,无论是在学校机房,还是在家里,都在认认真真练习课本上的案例。你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掌握的扎实与否,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老师所讲授的;你的学习范围也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范围越广储存的知识就越多,今后才会有更多条路供你选择。”

回到座位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引以为傲的成绩居然只局限于班级一个“很小的范围”。渐渐地我终于明白,我要有自己的抱负,要有自己的目标,要坚持不懈,才能要奔向“更大的集体”。只有像大国工匠那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练就过硬的'报国技能。作为一名中职生,我们不仅仅需要学习工匠精神,更需要传承匠心匠艺,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由随波逐流变为积极主动,珍惜现在所处的盛世年华,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每一天,全心全意履行我们作为学生的职责和义务。无论是在文化课的课堂上,还是在专业技能课实训室里,我们都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事情做到细处,做到精益求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应具备直面困难的勇气,刻苦钻研,找出突破点并一击即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天的事情,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才能成为祖国需要的一名合格匠人。

工匠精神的种子离不开耐心、精心、细心地滋养呵护;匠心匠艺的传承离不开我们每一位青少年的不断努力;报国技能的练就更离不开我们辛勤汗水的浇铸。每一份极致地付出与坚持都不会被辜负,一定会结出不甘平庸、不负光阴的果实。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6

品牌是“工匠精神”的目的。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开展技术创新,营造企业文化最终的目的就是打造好企业品牌。

就现代商业世界来说,企业的品牌,可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形象,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一个强大的品牌形象,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资产,一个公认的、值得信赖的品牌身份。20xx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各大企业中,苹果品牌价值最高,达到了1459亿美元,谷歌以942亿美元排在第二位,三星以832亿美元位居第三。

xx曾获得国家产品质量金奖、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等殊荣,被评为“中国名牌”。企业在国内驱动领域,历来是技术的先导者、市场的开拓者、产业的引领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但我们也不能否认,xx和西门子、三菱、日立等世界知名企业的品牌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体现在我们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员工职业化程度、企业文化等等多个方面。

集团“十三五规划”描绘的愿景是“xx”。公司未来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商贸营销能力,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以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优化供应链设计,改善资本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树立“xx”全球性品牌,在国际竞争中体现中国制造的高端品质!而完成这些目标我们还有更多地困难要去克服,我们要解决产销之间的矛盾,要建立起可控的优秀供应商体系,要有引领市场的新产品,要有更加强大的干部员工队伍,要建立更加合理可控的内部体系这都需要公司上下以“工匠精神”为引领,齐心协力共拼搏,众志成城谋发展。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7

动画是艺术,但首先是一门手艺,当下的动画专业高等教育以培养艺术家的态度教育学生,却忽视了培养学生老老实实打铁的能力与耐心,轻视了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

从某种角度讲,近年来动画专业高等教育对动画产业的贡献并不如想象中大。动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很难融入业界,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人才专业性的不足是关键。而这里的“专业”二字,包括两层含义——专业的手艺与专业的心态。

国内的动画专业学生如果毕业两年后还在加中间画(动画中一个动作是由很多画组成的,这些画中的第一张和最后一张被称为“原画”,其余中间的部分称为“中间画”)就会被人看不起,因为他们的“人生规划”是毕业一年后就做原画师,两年后当导演,三年后做制片人,四年后就开公司,并且公司规模要超过迪斯尼。而在“动画强国”日本,一名优秀的中间画师的待遇丝毫不比导演差,60岁还在加中间画的大有人在,这样的人才在中国却会被视为“不思进取”。

这一畸形现象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对“工匠精神”重视不够。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科学家、艺术家,而很少有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木匠。同理,在动画公司,导演的地位与收入远远高于中间画师,这也难怪学生们削尖脑袋都要做导演。动画是艺术,但首先是一门手艺。我们的大学是以培养艺术家的态度教育学生,却忽视了培养学生老老实实打铁的能力与耐心, 老师们往往在第一堂课就灌输给学生“伟大的观念”,而手艺却得靠学生自己摸索,于是就出现了毕业生眼高手低,什么都学了却没有一门精通,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的尴尬现状。

缺失了专业手艺的动画专业毕业生们以为,只要有创意就所向无敌,寄望于“四两拨千斤”的成功。对此,动画导演于胜军说,“四两拨千斤”对中国工业有致命的打击,我们老想着“四两拨千斤”,殊不知世界上所有优秀的工业、好的项目都是一点一点地做出来的。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我们老觉得赶快学个壳儿,做个漂亮东西就可以了,实际上扎实的东西却没做到。以动画为例,如果没有画10年二维动画的功力,就想去做动画表演,这是不可能的。但谁又愿意拿10年时间去踏踏实实地画原画呢?正因为愿意并且能够“站碎方砖,靠倒玉柱”的动画人才寥寥无几,现在连在国内找一家有专业实力的动画中期加工公司都非常难。

很多高校特别是名校都以“培养将军而不是士兵”的说辞标榜自己。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本来就涉世不深的艺术类大学生更是容易眼高手低,不能踏实找准方向。不止一位动画公司负责人跟我说过,很多名校的毕业生不像是来应聘的,像是来谈融资的,他们常常是抱着拯救的心态进入公司。公司愿意尊重学生们的才华,但学生们并不尊重甚至并不了解这一行业的基本规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姑且不论高校能否培养出将军与大师,就算培养得出来,难道上战场打仗都只靠将军吗?

有后辈曾问快板书大师高凤山,为何现在的快板书艺人没有过去说得好了?老先生答曰:“因为他们没要过饭。”话糙理不糙。没有一种对职业的敬畏,没有踏踏实实的服务精神,幻想一夜成名,任何艺术都将只是空中楼阁。提醒中国的动画人,还是先做好工匠再谈艺术吧。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8

工匠精神是对科学精神的回归,是对浮夸、浮躁风气的当头棒喝。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工匠精神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上学时,曾学过一篇课文叫《核舟记》。其中,明代工匠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令人赞叹不已,文中描绘他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精雕细琢的核舟,犹如被匠人施展了魔法一般,令人啧啧称奇,久久不能忘怀。

每每惊叹古代建筑雕梁画柱的精妙,雕刻的各种花样纹饰的牛腿、雀替、横梁、花窗,都在透露着古代工匠对生活的认知,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古建筑外表华丽,在连接结构上更是巧夺天工,仅用木头相互铆碶甚至不用一颗铁钉修建起整座宫殿。穿越历史的长河,这些工艺被现代人视作人类的瑰宝,变得历久弥新。透过这些保留下来的精品,我们可以体会到每一位劳动者所付出的艰辛。这其中可能有一次次的不满意,可能有差之毫厘而从头再来的失败。但这就是工匠精神,在反复磨练中达到技艺的精湛,在踏实专注中对质量不懈追求。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人都在追求创新的标签、抢夺投资的热点。很多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匠艺精神的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得匠艺精神的精雕细琢。很多人更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是古板陈旧的代名词。社会不断前进的途中,尽管许多工作已经可以通过机器、计算机完成,但依旧需要有人用他们的"工匠精神"为创新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服务。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其内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但是,纵观当今世界,一年出版百篇著作的大有人在,半年打造某某名城的比比皆是,更有百日桥、十天房等。这些问题不禁让人想起过去"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时代"的闹剧。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工匠精神是对科学精神的回归,是对浮夸、浮躁风气的当头棒喝。马克思告诉我们,"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那些在陡峭的山路上不畏劳苦、奋力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我国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一,但引用率却只有千分之几。曹雪芹一生就写了一本《红楼梦》,却能传诵千古。何解?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有浮夸的风气,我国不是没有工匠,说起工匠,我国的工匠也不在少数。

截至20xx年底,据国家住建部发布20xx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全国共有建筑业企业80911家。建筑业从业人数5003。4万人。企业和个人如何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施工品质是关键。我想只有专注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打磨专业技术,努力实现在技术上无懈可击,在质量上精益求精。才能真正树立起良好的口碑,铸就九冶品牌。

作为一名建筑业从业人员,我来到九冶这个大家庭已经有两年了。身边,有太多甘于平凡岗位却令人尊敬的劳动者。是他们,感动着我、改变着我,我想尽快的适应新工作并且大声的告诉别人,我也可以干建筑,但是所有呐喊力量都必须从一点一滴、脚踏实地的在学习中汲取。

记得来到安装分公司不久,领导交给我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整理一份工程资料。面对从前任资料员手中交接的资料,我真的不知道从何着手。

当我整理好这些资料交到总包方资料员手中时,她对我方资料提出了许多问题。要求从新做起,那一刻我有些慌了神,因为我之前并未做过工程资料,对于她提出的问题更是一头雾水。

硬着头皮接下的工作,我并不想退还给领导。回到单位,我翻出了资料员书籍,将所需内容一项项勾画出来,将原先的检查记录转填进去。实在不懂的,便询问同事、领导如何填写。当满怀信心带着厚厚一摞资料交给甲方资料员时,她还是不满意我交的资料,提出了需要补充的内容。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这份资料递交了五六次对方才同意收下,最终通过了监理签字。这个过程说很轻松,一定是假话。郁闷的.还是自己的不专业造成的一次次返工。渐渐地,我体会到资料工作尤其需要这份"工匠精神",也许因为它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而被忽略,但在施工的过程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需要你付出极大的耐心、细心和专心,只有不断实践应用,仔细检查每张表格填写内容,按照监理要求积极认真准备,才能提高通过率。在每一项工程做完后及时分类保存,对出现的错误总结分析,才能真正干好这份工作。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经常盘问自己,两年了,我到底收获了什么,我能为公司做什么?想学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又太少。我想只有立足于当下,即便是原地踏步,也要踏出更深的脚印。

平凡的工作岗位更加呼唤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必经这样一个过程。在这条道路上,我愿披荆斩棘,坚定地走好每一步。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9

匠心铸就,强国有我

若能掌握一技之长,加入伟大祖国建设的浪潮;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匠,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我认为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情。

从古至今,“工匠”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职业,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我们五彩缤份的世界涂上了颜色。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工匠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很多人认为工匠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他们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

在一次政治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大国工匠”的纪录片。通过对大国工匠先进事迹的了解,我受益匪浅。纪录片里讲述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文化不同、年纪不同、职业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爱岗敬业。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里凭借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和本领,用劳动智慧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撼的奇迹,为了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卢仁峰的事迹,他从事焊接工作40多年,左手因工伤落下了4级残疾基本不能工作。但他重返岗位后,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定下每天练习100根焊条的底线。他为了恢复技术能力,反复训练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最终他单手掌握十几种焊接方法,练就了精湛的独臂焊接绝技。他创新操作方法,在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等重要装备的制造过程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突破。

新时代下我们呼吁“工匠精神”,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呢?我认为这就是工匠精神——一种热爱工作的敬业精神。与普通人不同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单是为了谋生活,更是一种远大的人生追求。他们能够耐得住清贫与寂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做着相同的工作。深夜,我们正熟睡之时;节日,我们与家人团聚相守之时;他们可能还在一线独自奋斗钻研,即使失败了也不灰心气馁,他们靠的是一颗恒心,靠的是对专业的执着甚至是痴迷。

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做任何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每一位在不同岗位上的技能工匠,用他们的刻苦钻研,辛勤付出,他们的不懈努力也创造出一个个不可能却又可而为之的奇迹,也在诠释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至理名言。

进入中职校园,我选择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我深知计算机知识不难,但是要想学好、学精是非常不易的,但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更新迭代,日新月异,一度让我感到迷茫。在班主任及专业课老师的悉心培养下,在“大国工匠”精神的感召下,让我对所学专业重新燃起了希望,并渐渐充满了兴趣。通过亲身经历,也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不是有效果了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有效果。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我们的大国工匠那样,肯学、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匠心铸就,强国有我。现在,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手上,让我们协心齐力,破浪前行,以青春为色彩,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10

世界进入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承,在新时代,面临严峻的考验。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工匠精神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人生工匠精神,是对“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经营”最好的阐释。堪称工匠的人,靠的是对技术的传承和钻研,对工作的专注与坚定,这也印证了“认真才能把事做对,用心才能把事做好”的道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匠大师辈出的国度,木工之祖公输班,善筑攻城的墨子,建筑之集大成者宇文恺……这些人不仅是一代大国工匠,更是一个民族敬业精神的最好的体现。没有工匠精神,缺少一代代工匠不断的传承,一个民族再灿烂辉煌的文化也会黯然失色。那么,出生在共和国新生代的我们,有没有传承发扬好先辈们的工匠精神呢?

世界进入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承,在新时代,面临严峻的考验:山寨***大行其道,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着市场。生产者不用心,管理者不关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质疑中国制造。与此同时,我们的.工匠精神,也踏入了一个无人传承的深水区……

在汶川小学因施工时偷工减料在***中轰然倒塌,师生被埋在不见天日的废墟里时,我们的施工方的良心会不会感到一丝内疚?当使用更廉价的材料,传统行业精密的生产被机器替代,经验丰富的老匠人们被迫下岗,在惊叹飞速增长的经济丰盈自己的钱包的同时,我们内心会不会感到一丝震动?再也看不到工匠们以身相传的技艺,再也听不到“一颗螺丝打磨千万遍”的故事时,是否这样就能成就我们的工业大国呢?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生在共和国新时代的我们,犹如站在了一条分水岭前,一头指向“利益”,一头指向“匠心”。而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通往“匠心”的路上,我们并不孤独。

当我在电视机里看到,中国首次自主研发的大飞机升腾越空,在那无数航天人的欢呼声中正遨游天际的巨大翅膀之下的一定是无数中国匠人的努力和汗水;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期待着,终于盼到“长征七号”火箭龙腾高空那一刻,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样,为中国工业今天的成就,而落下泪水呢?是啊,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光照大地,融冰化雪;携来一股春风,吹化了我们心中的霜冻。工匠精神其实一直都默默的存在着,它藏在每一个有良心的匠人的心里,正如同幼蝉沉睡地底十七年迎来它放声歌唱的夏天,一枝梅经风饕雪虐昂然挺立,盛开绽放。

面对功成名就,匠人们的心却是平静的。君子不闻窗外事,十年磨一剑,亦如火箭发动机焊接师高风林36年如一日,精益求精,汗荐轩辕,成为焊接火箭“心脏”的第一人。勤如“头悬梁锥刺股”,亦如钳工“顾两丝”近乎苛刻无比的训练,令人类手工安装精度超越机器,自己的指纹却几乎被磨平。正是因为他们秉持着一颗平静之心,不闻外事专心致志,才练就出自己的一手绝活儿。假如他们的心静不下来,耐不住世间浮躁与诱惑,深陷追逐名利的泥潭里,又怎么会在技术领域攻破重重困难,最终成为自己所在行业的大师呢?唯独静下心来,惨淡经营,认真的钻研,学问才能进步,技术才会娴熟。“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忍受寂寞,大师何处来?

因为敬业,工匠常埋头苦干,被笑“痴儿”;因为工作,工匠很少有陪伴家人的时间。是啊,工匠身上承载着多么重的担子,而我们社会又能不能给他们一点宽容?一个笑容能慰藉寂寞的内心,一个拥抱能温暖冰冷的双手,在追求真理追求技艺的道路上,尽管我们不是匠人,也应该出一份力。一把锤子一撮钉,一根木撅抓手上,满面的灰尘,汗迹淋淋的衣服,他们工作在制造业的第一线,走在工业车轮的最前沿,我的身边也有许多匠人,他们淳朴善良,是新一代工匠精神的接班人。

只有热爱才会坚持,只有包容才会成长,中国的工业也同这些匠人一样,走在崎岖曲折的路上,不断成长。只有多一些善意,才能播洒下敬业的种子;只有一心专注,才能成就大国工匠。大国工匠铸就工匠大国,让我们敞开一颗包容的心,去接纳、理解,因为工匠精神的种子一直存在我们心中,只待我们去挖掘、浇灌。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11

亦谈"工匠精神"

今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读了本报7月16日刊登的陈小城先生的《重塑"工匠精神》",觉得深受启发,亦想一吐为快。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其内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但是,纵观当今世界,一年出版百篇著作的大有人在,半年打造某某名城的比比皆是,更有百日桥、十天房等。这些问题不禁让人想起过去"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时代"的闹剧。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工匠精神是对科学精神的回归,是对浮夸、浮躁风气的当头棒喝。马克思告诉我们,"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那些在陡峭的山路上不畏劳苦、奋力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我国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一,但引用率却只有千分之几。曹雪芹一生就写了一本《红楼梦》,却能传诵千古。何解?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有浮夸的风气,我国不是没有工匠,说起工匠,我国的工匠也不在少数。

世人皆知赵州桥,它由隋朝匠师李春设计建造,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经历过无数次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以及八次***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我国古代出色的建筑家、土木工匠们的祖师鲁班。当今土木匠们用的手工工具,都是他发明的。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

这些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工匠,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我们更应以工匠前辈们为榜样,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

再者,我们放眼世界,来看看德国的制造业。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欧洲各国经济哀鸿遍野,唯有德国一家风景独好,成为欧元区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为何"德国模式"能够胜出?究其根本,除了德国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外,牛气十足的制造业是其抵御欧债危机的铜墙铁壁。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处处蕴含工匠的精益求精之处,让产品大致具备了五个基本特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

由此可见,"德国制造"的光环并非与生俱来,"德国制造"之所以强大,与德国政府的"工匠战略"密不可分。正是有了政府政策的支持,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障了德国的大量就业,使德国形成了庞大的社会中产阶层,有效缩小了贫富差距,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吝惜地说,"德国工匠"们的努力帮助国家很好地抵御了欧债危机。

回归当下,工匠精神对现实社会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工匠精神,能唤醒民众,注重从小事做起,踏石有印、抓铁有痕,形成讲实效、务实不浮夸的社会氛围。即使在平凡的岗位,只要有工匠精神的存在,也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在当今这样一个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代,这种完全不惜时间与精力,也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做专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实为难得,应予弘扬。

【工匠精神的征文】相关文章:

工匠精神的征文11-12

弘扬工匠精神征文08-24

弘扬工匠精神征文(精选39篇)09-12

弘扬工匠精神征文精选9篇06-30

工匠精神征文(通用34篇)01-22

寻找身边的工匠精神征文(精选21篇)01-03

弘扬工匠精神征文(通用45篇)09-30

工匠精神主题征文(精选74篇)01-25

有关工匠精神的征文1500字(精选21篇)02-13

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03-20